内镜诊治胆囊切除后综合征

2008-04-28 00:00:00 来源:

  有部分病人在胆囊切除术后一段时间内,渐出现胆囊切除后综合征(PCS) ,如胆管结石、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、胆管狭窄等。多表现为右上腹疼痛、发热、黄疸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以往内外科诊治颇为棘手,随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(ERCP) 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(EST) 等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,在诊治PCS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  在胆囊切除术后重新出现消化不良、上腹饱胀,或上腹痛伴黄疸、发热等,均称为胆囊切除后综合征(PCS) 。患者症状轻重不同,严重者占25 % ,发生率约为25 %~40 % ,临床上常以胆总管结石、胆管良性狭窄及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为多见。由于病变位置及发病机制较为特殊,以往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。随着ERCP 特别是EST 的广泛开展,为这一组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。
  FCD 在诊断上较困难,尚无统一标准,采用ER2CP 逆行胆总管测压可帮助诊断,导管渐渐拉出经括约肌时,压力增高超过正常,诊断可成立。但此方法人为因素很多,包括解痉剂、镇静剂的使用,及术者技术等多种因素均能干扰其测定结果,所以尚需进一步完善。现主要根据乳头形态异常,直立位造影剂排空延迟( > 15min) 及X 线显示胆管扩张而无其它梗阻因素作为综合诊断标准。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是本病的优选方法。本文23 例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经EST后,症状均得到迅速缓解。但一部分病人很难用拉式刀直接切开。
  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,1982 年有人统计9 041 例内镜乳头肌切开中,59 %系术后胆管结石,如不能自动由乳头排出者,宜尽早行EST 取石术,此方法病人痛苦较小,安全性较高。也有学者主张ERCP 后置管溶石,但由于溶石只限于胆固醇结石,而且术中、术后易继发炎症、溃疡,甚至穿孔等并发症,现已多不采用。
  79 %~90 %良性胆管狭窄系胆囊切除术中损伤引起,损伤部位常在左右肝管连接部或胆总管下段,但胆总管下段发病率较少。长时间胆管狭窄和梗阻可引起肝实质损伤,以往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,而手术技术要求难度很大,且病人痛苦。我们主张扩管时可在静注异丙酚全麻下操作,因扩管时病人痛苦较大,操作时动作轻柔,扩管渐进性增加,避免胆管穿孔,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。

3333
3334
更多>
微信 微信
微信
微信
公众号 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顶部 顶部
顶部